艺术导报网 娱乐 在时光的褶皱里探寻生命的诗性 ——读《过去的十年》有感

在时光的褶皱里探寻生命的诗性 ——读《过去的十年》有感

《过去的十年》是杨琛女士(笔名:不再天马行空)倾注心血创作的一部充满诗意与哲思的文学作品。这部作品宛如一幅细腻的画卷,缓缓展开在读者面前,让我们得以窥见作者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感悟与心灵轨迹。

杨琛女士,70 后女士,生于四川成都,祖籍重庆。她自幼浸润于巴蜀文化的温润与山城的峻朗,滋养出兼具细腻笔触与旷达情怀的创作风格。青少年时期醉心文学与书法艺术,尤擅散文创作及行楷研习。2013 年移居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后,多次参与昆士兰州多元文化艺术交流活动。现坚持用汉字书写构建精神原乡,在太平洋的季风与岷江的水韵交织中,探寻传统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新表达。

《过去的十年》贯穿了对时间的深刻感悟。杨琛女士用独特的视角,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。无论是“苔藓爬上第十级台阶时,有人推开了生锈的黄昏”,还是“月光把我们的指纹刻进年轮,那些未寄出的信也长出了根须”(《十年》),她都以细腻的笔触,记录了时间的痕迹,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美好。

情感的表达是这部作品的一大亮点。杨琛女士的文字中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、对爱情的渴望、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希望。在《时差》中,她写道:“我曾在梦里打捞沉没的漂流瓶,太平洋的潮水在耳旁层层叠叠地回响,直到在异国某个清晨,我枕边的贝壳突然裂开,散落的盐粒结晶似乎拼接成了母语的形状。” 这样的文字,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,更让读者感受到了文化与情感的跨越时空的连接。而在《爱情线》中,她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爱情的美好与脆弱:“我的思绪碎成粉末,斑斑点点撒满窗台,凝成了不融的月光,静静地静静地凝视着,远处的那片海。” 这些诗句,如同一曲悠扬的旋律,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与忧伤。

语言的运用上,杨琛女士展现了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。她的文字既有巴蜀文化的温润细腻,又有山城的峻朗豪迈。在《重生》中,她写道:“我用手指触碰黎明,破晓的光从指缝间,流淌成河。” 这样的句子,不仅形象生动,更富有画面感,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破晓的光芒和生命的希望。而在《存在》中,她又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,展现了生命的美好:“5 月的气息,带着风的耳语,扑面而来。指尖拂过花瓣背面,沉睡的花园正在苏醒。” 这些诗句,如同一缕春风,温暖而清新,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希望。

书中还展现了杨琛女士对生活的深刻洞察。在《失眠——给自己》中,她以自我对话的形式,展现了内心的挣扎和对生活的无奈:“这是第七个不眠之夜,我渴望能昏昏入睡,该死的,清晰的,思维与思考,让我孤单的突然想流泪。” 这样的文字,不仅真实地反映了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的焦虑和不安,更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我的关怀。

《过去的十年》是一部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。杨琛女士用她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,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对生活的思考融入文字中,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,不仅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,更能够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。这部作品不仅是杨琛女士个人的心路历程,也是每一个在异国他乡奋斗的人的心声。通过这些文字,我们看到了一个女性在异国他乡的坚持与成长,也看到了一个灵魂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寻找和探索的足迹。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。相关作品的原创性、稳重陈述文字无法一一核实,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邮箱1719530292@qq.com,本站将立即予以删除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yishu.daobao.cc/archives/6495.html

作者: admin2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5205378440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1719530292@qq.com

本站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。相关作品的原创性、稳重陈述文字无法一一核实,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,本站将立即予以删除
返回顶部